驻马店市民政局

 2022年全市民政工作要点

 
添加时间:2022-3-27 14:47:12 计划规划 阅读:3486 作者:驻马店市民政局

 2022年全市民政工作要点

 
    2022年全市民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锚定“两个确保”,以“三基主责”为统揽,围绕突出“五高引领”、统筹“六域并进”、强化“四项建设”的“564”工作布局,深化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出彩,切实兜好基本民生底线,加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持续提升基本社会服务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驻马店贡献民政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突出“五高引领”,打造民政品牌
    (一)高品质提升普惠养老服务。紧紧抓住重要发展机遇,打造驻马店养老服务品牌,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使全市养老服务水平在“十四五”时期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出台《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驻马店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 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抓好落实。细化出台我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同时细化制定财政支持、人才激励和开发性金融支持等配套政策。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年建成14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156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基本实现每个街道建成1处综合养老服务设施,每个社区建成1处养老服务场所;争取省级补助资金,实施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全年力争实现改造3000户;推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老年人入网率达到100%;推动已建有县级供养服务设施的县区投入使用,推动开发区中心敬老院年底前建成。开展居家社区示范创建。积极创建2022年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提升行动试点市。鼓励支持居家社区养老工作基础较好的县区积极创建省级居家社区养老示范县(区)(全省20个)。以设施建成后的运维作为关键,引进省内外知名的养老服务企业到我市连锁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拓展提供“六助”和日间照料、集中托养服务,延伸提供居家上门服务。支持中心城区打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亮点、设施观摩点。培育龙头企业和服务品牌。全面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评选不少于2家四星级以上养老机构(全省10家)。支持除汝南县外的其余县区积极创建全省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试点县(区)。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业,培育10个本地养老服务品牌,争创1个省级养老服务品牌。推进人才培养。围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全年力争培训养老服务人员6000人次,新增养老技能人才、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社会工作者5000人。举办全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升社会对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认同。谋划推动重大项目。积极推动县区创建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基地,乡镇(街道)创建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街道。推动遂平嵖岈山创建省级森林康养基地。积极谋划养老服务示范园区、智慧健康养老产品研发制造基地和康养示范基地。优化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所有乡镇敬老院增加日托、上门服务、社会养老功能,探索社会化改革模式,转型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推广汝南县邻里互助养老模式,依托农村幸福院等村级设施,开展互助式养老服务。建立工作落实机制。把养老服务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今年确定的八项重点任务,成立“8+1”工作专班,即政策制定、设施建设、示范创建、品牌培育、人才培养、项目谋划、农村养老和资金监管8个工作专班、1个督导专班。加大督导督办力度。建立任务落实台账,分解下达重点任务量化指标,督促各县区对照目标任务抓好落实。将工作专班和督导专班掌握的工作动态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对各县区工作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季一排名、半年一核查、年终综合验收,并向各县区党委政府通报进度,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由督导专班根据明查暗访掌握的工作动态,对8个专班工作完成进度进行督导,排出名次。排名前列的专班负责同志介绍经验,排名靠后的专班负责同志表态发言,连续三次排名靠后的调整牵头领导和专班人员。落实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完善跨部门协同综合监管机制,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定期消防和食品安全宣传、应急演练、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养老服务场所常态化疫情防控,完善医养结合机构疫情防控措施。开展养老服务领域防诈骗工作,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二)高效能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建设。设置合理发展目标。以民政部《关于开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第二批国家综合创新试点的通知》(民发〔2020〕149号)文件要求为纲,到2023年,要初步建成康复辅助器具示范产业园区,加快推进招商引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辅具租赁及适配服务,完成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各项任务。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以开发区、高新区、示范区康复辅具产业园区建设为基础,以招商引资为中心,以重点项目为引领,以辅具需求和精准适配服务为导向,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才资源为支撑,大力提升整合康复辅具产业链,重点推动辅具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各环节、整链条的综合集成应用。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办好第七届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峰会和第41届康复辅助器具暨国际福祉机器博览会,签订一批重点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研发、制造和服务重点企业,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创新型康复辅具产品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康复辅具产业列入市政府招商引资重点考评体系,制定企业清单、招商图谱,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辅具企业来驻投资兴业。发挥商会、协会的引导服务作用,有针对性地赴京津冀鲁、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地区开展招商洽谈对接活动。实现业态深度融合。推进康复辅助器具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的普及应用,在各类养老、助残机构设立康复室,大力推进骨科、眼科、耳科、康复科等康复医疗服务与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服务的衔接融合。要提升服务民生能力。创建1家辅具体验展销中心,10家以上社区辅具租赁中心和配置中心,逐步构建以公办机构为主导,非营利性康复辅具服务机构为补充,主体多元、覆盖面广、可及性高的康复辅助器具服务网络,逐步提高老年人、残疾人、伤病人等重点人群康复辅具适配率。
    (三)高水平夯实民生兜底保障。坚持“四个不摘”,围绕“三个聚焦”,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保持过渡期内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做到对低保对象应保尽保、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应兜尽兜、对遭遇急难的应救尽救、对特困人员应养尽养、对残疾人两项补贴对象应补尽补、对高龄老年人应扶尽扶、对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应帮尽帮。加强与乡村振兴部门政策衔接、对象衔接、管理衔接,落实好单人保、低保渐退期、就业成本扣减、特困救助供养覆盖范围延长等政策,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对于符合条件的兜底保障的脱贫人口和三类监测对象及时纳入并落实好动态管理。创建“河南省兜底保障先进市(县乡村)”,全力塑造民政工作新品牌。推广西平县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经验。积极争创河南省兜底保障先进市(县乡村)。牢牢把住审核审批关口,明晰相关责任。认真落实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文件要求,进一步规范运行机制、优化工作流程。县级民政部门认真研究制定权限下放的操作规程,组织抽查检查,做好资金监管,开展业务培训;乡镇(街道)及时受理申请,细致录入信息,入户走访调查,积极宣传政策;村(社区)健全主动发现机制,及时上报救助对象家庭情况变化,协助乡镇(街道)做好有关工作。配齐配强基层工作人员。严格依照“县级社会救助工作机构按照每8000至10000名常年救助对象不少于1名专职人员、5名工作人员的要求配备,乡镇(街道)原则上按照每800至1000名常年救助对象不少于1名专职工作人员的要求配备”标准配备基层工作人员,村(社区)要设立由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兼任的社会救助协理员,困难群众较多的村(社区)建立社会救助服务站(点)。及时落实低保提标政策,足额发放资金。从2022年1月1日起,城乡低保月标准提高到不低于630元和420元,财政补助水平分别提高到不低于315元和210元,特困基本生活费不低于低保标准的1.3倍,市局出台提标政策,各县区可以结合财政水平突破市定最低标准,按时足额发放救助补助资金。加快信息平台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优化核对流程、加强信息比对。建好用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全市6月底前完成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人口和支出型困难人口排查和信息采集,并实行动态管理。持续完善低收入人口数据库,联合相关部门实现按照家庭困难类型提供常态化救助帮扶。建立完善监督长效机制,推行“阳光低保”。认真落实低保公示制度,2-4月完成乡镇、村统一低保公示栏设置工作,强化社会救助公开公示和政策宣传解读,及时妥善处理信访问题。开展社会救助专项治理活动,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认定,建立专门台账。推动纪检、信访与部门监管联动,严厉查处惩治“关系保”“人情保”等问题。
    (四)高质量深化基层社会治理。认真贯彻落实《驻马店市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健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争取市委、市政府建立基层治理议事协调机制,联合组织部门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指导乡镇(街道)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加快构建基层治理现代化体系。形成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品牌。发挥我市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优势,积极开展“双治理”示范创建活动,积极争创省级和市级示范区(区、县)、示范街道 (乡镇)、示范社区(村)。年底综合考评、遴选择优,命名表彰市级示范区(区、县)3个 、示范街道(乡镇)10个、示范社区(村)20个。认真开展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和谐社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和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执行机制,加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合法性审查,开展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大体检”,持续组织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评选,争取入选省级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5篇以上。鼓励各县区打造彰显地域和民政特色的基层治理品牌项目。推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探索制定“村改居”指导意见,规范撤村改居的条件和程序,加强村改居申请、评估、审批、验收等条件审核把关,督促村改居后公共服务同步完善、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建立健全与社区配套的管理体制。建立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备案制度,全面推行城乡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提升城乡社区服务效能。联合市委组织部制定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政策措施,建立居民满意度调查制度。持续推进城镇社区“一有十中心”规范化创建,年度全市创建130个城镇规范化社区。指导驿城区、确山县和泌阳县做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服务体系建设。
    (五)高标准筑牢安全发展底线。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原则,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责任,着力防范和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全面提升全市民政系统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水平。完善医养结合机构防控模式,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深刻吸取禹州市夏都医院老年部新冠肺炎感染教训,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分类指导,优化医养结合机构防控模式,健全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支持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社区疫情防控。抓实民政系统安全管理。深刻吸取“5·25”鲁山养老院特大火灾事故和正阳夕阳红事故惨痛教训,认真组织开展“河南民政安全教育宣传月”“5·25河南民政安全管理警示日”“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月”等主题宣传活动,集中开展安全警示教育、隐患排查整治,统一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开展经常性应急演练等。切实履行行业监管责任。压实属地责任和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制定民政服务机构公共卫生、食品安全专项预案,推进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要加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明确专人专职负责安全工作,各基层民政服务机构要实现“微型消防站”全覆盖,加强培训和实战演练,培育一批消防安全“明白人”,提高安全管理专业化水平。加强重点时段重点部位安全管理。紧盯春节、全国“两会”、清明祭扫、国庆节、党的二十大等重点时段,紧盯汛期、夏季酷热雷电暴雨大风天气、冬季低温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突出民政服务机构、在建工程施工管理等重点领域,重点关注房屋安全、燃气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内容,加强安全检查,抓好问题整改,消除安全隐患。落实落细安全生产督导机制。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让“四不两直”安全检查成为常态,认真执行“提能力转作风抓落实”激励惩戒实施办法,严格落实通报督办、提醒警示、公开约谈等刚性约束机制。全方位打造平安民政。以平安民政示范县(区)、示范乡镇(街道)创建活动为抓手,防范政治风险和社会稳定风险为重点,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按照“隐患就是事故、事故就要处理”的原则,系统推进安全隐患排查、信访化解、舆情监测等各项工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处理好保安全、兜底线与谋发展的关系,努力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统筹六大领域,深化重点工作
    (一)持续深化社会事务管理工作。着力提供更有温度的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服务。深化安全管理、照料服务、救助寻亲、街面巡查和综合治理、安置落户、源头治理、干部队伍素质提升等工作举措,落实露宿街头人员“清零”行动,确保动态清零,努力实现全年无事故、无案件、无疫情。突出抓好冬季和夏季专项救助行动,开展好第十个“6·19”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提高民政救助公信度和影响力。用好“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让困难群众能够第一时间联系到各级民政救助机构。着力构建更有爱心的残疾人福利服务体系。优化“两项补贴”申领程序和管理办法,注重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做好“两项补贴”资格审核认定“跨省通办”工作,持续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着力提高婚姻管理服务质量。持续开展结婚登记“跨省通办”全国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完善约束机制,制定彩礼最高标准,大力推广集体婚礼,表彰新事新办好家庭,成立线上线下婚介平台,逐步形成可推广借鉴的具体工作成果,用民政工作的接地气换来老百姓的烟火气。
    (二)持续深化儿童福利保障和未成年人保护。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和联动响应机制建设,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在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网络体系建设方面,力争全市80%以上的县(区)有一所实体机构,全市所有乡(镇、街道)都要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继续做好监护缺失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以深入开展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区)创建为抓手,开展宣传月活动,选优配强乡镇儿童督导员和村(居)儿童主任,实现新任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全部培训一遍。积极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指导支持各县(区)机构养治教康、社工一体化发展,进一步规范儿童收养工作。提升儿童福利保障水平。提高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最低养育标准,全面推行认定申请“跨省通办”,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和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项目,持续开展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作。
    (三)持续强化社会组织管理。加强党的建设。严格落实社会组织党建与成立登记、章程核准、年检年报、专项抽查、等级评估等工作同步,全市社会组织党组织应建必建率达到100%,2022年度市本级创建3个社会组织党建示范点,每个县区创建不少于1个社会组织党建示范点。完善综合监管体制。建立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持续治理社会组织违规开展评比达标表彰等问题,清理整治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规范管理社会组织举办的讲座、论坛、讲坛、年会、报告会、研讨会等“一讲两坛三会”,加大抽查检查力度,对本级登记的社会组织按不低于5%比例组织抽查,严格执行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建立投诉举报制度,持续打击非法社会组织,继续整治“僵尸型”社会组织,探索建立问题社会组织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制度。强化能力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社会组织依法依章程建立健全内部纠纷调节机制。加强诚信自律建设,规范社会组织行为,提升社会组织服务能力和素质。引导发挥作用。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实现城市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13个社区社会组织、农村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7个社区社会组织,重点培育不少于30家符合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县、乡两级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和活动场所覆盖率不低于60%,以“邻里守望”关爱行动为契机,助力乡村振兴,重点引导300家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充分利用自身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抢险救灾、慈善捐赠和心理咨询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
    (四)持续深化慈善社工事业发展。扎实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慈善组织认定办法》和《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的慈善组织,积极争取公开募捐资格和公益性社会组织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加大慈善组织监管力度,推动慈善行为日益规范完善。加大“中华慈善日”宣传力度,积极开展“99公益日”活动。扎实开展“河南慈善奖”推荐工作。加快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2022年全市各县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覆盖面达到50%以上,驿城区、开发区、高新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覆盖面达到100%,县级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实现全覆盖。全市社工人才培训超过3000人次。2022年社工站(点)建设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原则上每个县乡镇(街道)社工站数量增至5个以上,驿城区、开发区、高新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覆盖面达到100%,县级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实现全覆盖。每个县区社会工作考试报考人数每10万人不少于12人,全市不低于1000人。推动志愿服务快速发展。加强志愿服务宣传,宣传志愿服务典型,加大志愿服务表彰。积极培育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力争每个县(区)志愿服务组织不少于5家。建立完善“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协作机制,不断扩大志愿服务组织服务范围和覆盖领域,保障志愿服务活动参与者的合法权益,提升民政部门影响力。监督规范福利彩票事业健康发展。完善福彩销量与福彩公益金分配挂钩机制,力争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严格落实福彩公益金管理有关规定,加强资金监管。
    (五)持续深化行政区划管理。对照《河南省设立镇标准》《河南省设立街道标准》,积极完善指标,加快推进符合设镇、设街道条件的乡(镇),撤乡设镇、撤镇(乡)设街道工作,加快推进市辖区域内的撤乡镇设街道工作。完善行政区划调整专家库,规范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等工作,使行政区划调整科学合理。进一步注重强化行政区划组织实施和评估监督,切实做好行政区划调整“后半篇文章”。严肃行政区划工作纪律,提升舆情监测和突发舆情处置速度和能力。加强和规范地名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和地名备案公告制度。对全市“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进行摸底排查,开展申报工作。持续推动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完成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加快市、县地名命名更名规划编制,深化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提升行动。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抓好平驻线第四轮联检,指导县区做好13条县级界线联检工作。积极开展“市际边界行”安全稳定专项行动,为“平安驻马店”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六)持续深化殡改惠民服务工作。加快殡葬设施建设。加快公益性公墓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示范性公益性公墓。推进泌阳县殡仪馆建设扎实推进,实现市、县殡仪馆全覆盖。大力整治殡葬乱象。持续抓好殡葬业价格秩序、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经营专项整治。研究制定殡葬服务领域标准化、规范化流程,探索制定适应时代潮流、体现传统习俗的礼仪标准,使殡葬活动成为慎终追远、传递亲情、传承精神的重要载体。落实惠民殡葬政策。认真落实不低于1000元的火化补助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适当拓展惠民殡葬项目、提高补助标准。积极稳妥提升火化率,全面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探索建立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制度。
    三、强化“四项建设”,提升履职能力
    (一)强化政治建设。提升政治能力。经常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廓清思想迷雾,澄清模糊认识,排除各种干扰,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压紧压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机制。各级党组织书记要扛牢党建第一责任,严格落实党组“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全面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推进工作重心向基层党支部延伸,着力把支部建强、把基层抓牢、把基础夯实。从严管党治党。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章党规党纪,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不懈纠“四风”树新风,不断深化以案促改,加强廉政教育,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全面加强监督。心存敬畏,自觉接受组织、纪检、审计、社会、舆论、群众等各方面的监督。各县区每半年向市局报告一次省、市下拨的重大资金使用、重大项目进展情况。
    (二)强化法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新时代法治民政建设,加强立法、执法、守法、普法相关工作,保障法律法规规章落地落实,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创新、推动发展、化解风险的能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水平。全面依法行政。自觉在法治之下想问题、做决策,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改进领导方式和履职方式,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纵深推进“放管服效”改革,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提升行政复议与应诉能力建设。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落实权责清单制度,加快推进市、县两级民政部门权责清单梳理规范工作,根据法律法规立改废释情况,及时调整并公布权责清单,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加强各级民政部门执法队伍建设,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抓好民政系统“八五”普法规划实施工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通过严格规范公正透明执法,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三)强化信息化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统筹整合数据资源,优化业务流程,强化业务协同,提高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服务网水平,推动政务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就近可办”。提升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会事务、社区治理、安全生产等领域智能化水平,驻马店市民政局互联网+智慧养老+民政服务信息平台上半年完成与县区信息化平台端口对接和技术操作人员培训,下半年投入使用,发挥作用。增强业务应用能力。围绕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围绕“平台、系统、数据”发展路径,加强信息技术与民政业务深度融合,依托我市大数据平台资源,强化与大数据局对接,持续做好低收入家庭信息核对工作,完善低收入人口数据库,推进民业务系统更新升级,提高工作效率。深化民政数据资源汇聚共享。构建民政信息资源图谱,拓展数据梳理“四张清单”(信息系统清单、数据资源清单、数据需求清单、电子证照清单),推进数据资源综合应用。优化完善我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省民政厅技术标准要求,建设我市民政部门值班应急指挥系统;统筹完成省、市、县三级民政机构远程高清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升级改造任务,夯实信息化发展底座。
    (四)强化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学习的能力。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为契机,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将学习作为提升能力、增强本领的重要手段,始终保持虚怀若谷、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依靠理论学习优化素养结构、强化业务学习增强干事本领。注重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推动发展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和领导工作的本领。提升勇于担当的能力。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斗争意识,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提升斗争本领,多接“烫手山芋”,多当“热锅上的蚂蚁”,多经历“风吹浪打”,在推进重要工作中积累经验、在解决复杂矛盾中增长才干、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考验,不断增添担当作为的底气、打好为民服务的底色、提升做人做事的底蕴。提升善谋实干的能力。用科学的理念、长远的眼光、务实的作风谋划工作,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用新视角、新理念去探索新路、开拓新局,用新思路、新办法去寻求突破、克难攻坚,出实招、干实事、创实绩,奋力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